Skip to main content
 行愿阁真多摩尼 » 修行体验 » 修行故事

佛教的神通系列 —— 第五章(佛菩萨的神变 :佛陀和菩萨的神通)

2021年10月29日31550


是菩萨是法性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何况大菩萨深入神通所作宝物?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


在许多大乘经典记载的神通变化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神通和佛菩萨的神变相较之下,就好像萤火虫的亮光和太阳光相比,简直是无法比拟。


佛菩萨所示现的广大神变,不但在时间上横跨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也往往跨越了地球,广达好几亿的世界之外,而微密时却能同时于一毛孔尖端容受无限诸佛国土。而在这些描述菩萨广大神变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华严经》。


在《华严经》中,首先描写出佛陀成正等正觉时所示现的广大神变。


经中如此地描述:

当时,佛陀正安坐在摩竭提国的阿兰若正法菩提道场中,他刚刚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圆满菩提道而成佛。


这座正法菩提道场是以金刚作为地基造就而成,十分的坚固,永不毁坏。美妙的宝轮和无数的宝花,以及清净的摩尼宝珠,装饰着大地,显得十分庄严。


这样的景象,就宛如大海一般的深广美妙、无边无际,显现着无比的庄严。


天上更有摩尼宝珠所串成的天幢,时时散放无边无际的光明,也恒常发出美妙的音声。在整个庄严的大地四周,垂布着各种宝物所围成的罗网,以及妙香制成的华鬟璎珞。凡此都是摩尼宝王自在地变化显现的。


天上如雨滴般落下无尽宝物,微妙宝花遍撒于地;整个大地也庄严罗布着成行成列的摩尼宝树,这些摩尼宝树的枝叶茂盛,并散发出无比的光明。在佛陀威神力的加持之下,整个道场的庄严景象宛如海中的倒影般显现。


在这大地上的菩提树,更是显得格外庄严与高大鲜明,以金刚为树身,用琉璃作枝干,更以许多微妙的宝物装饰成枝条。由妙宝所形成的树叶,相互交错,横垂而成的树荫宛如云彩,而形形色色的宝花分枝布影,真是庄严非凡。


这里的菩提树以摩尼宝珠为果实,蕴含着光辉,放射出明亮的焰光,与众多宝花相间排列。在这些菩提宝树的周围,释放着无边的光明,光明之中雨下无数的摩尼宝珠。在摩尼宝珠之内,同时出现云彩般众多的菩萨。现在,更因为如来威神力的加持,这些菩提宝树不断地发出微妙庄严的音声,演说无尽的妙法。


这时,世尊端坐在狮子宝座上,于一切法当中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他的智慧于三世之中,一切平等;他的色身充满了一切世界,微妙的音声顺畅地遍满一切国土。就宛如虚空一样,具含所有的影像,但是在所有的境界中又完全没有分别;又宛如虚空一般,遍于一切,而能平等随顺地进入一切国土。他的身体普遍坐在一切的道场中,在所有的菩萨众之中,他的威德光明更是无边的显赫与庄严,宛如太阳出现,普照世间。他在三世中所做的一切,具足无边的福德大海,已然圆满光明,周遍一切的法界,平等而无任何差别。


佛陀顺畅地演说一切妙法,宛如广布天上的云海一般。他每一毛孔的尖端,都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没有任何的障碍,并各自显现无量神通的威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他的身相遍满十方的法界,但是却不见任何的来往。他的智慧普遍进入一切的现象中,能够了知诸法的空寂。三世诸佛所有的神通变化,在光明之中无不清晰可见;而诸佛国土从不可思议劫以来的所有庄严,也在光明中普遍显现。


这是毗卢遮那佛,在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所示现的广大神变。


为什么诸佛菩萨具有如此广大难思的神变能力?为什么佛菩萨要示现神通?以下我们进入佛菩萨难以思议的神通智慧海来一窥堂奥。

伊朗藏红花.png

 

佛陀的神通


经典中几乎处处可见到如来示现神变的记载,佛陀示现神通,是为了化导众生入于佛智,在佛菩萨度化众生的“三种示导”中,其中第一种就是神变示导。三示导是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示现身、口、意三业之德用。


如果我们以如来的身、语、意三密来看前面《华严经》中如来的神变,可以发现其中如来三密的广大作用。


其中,“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是说如来的智慧遍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超越一切的世间,一切现前平等,破除一切世音的障碍,这是意密的作用。


“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如来的身体遍满一切世间,这是身密的作用。


“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是说佛的音声普顺于十方的国土,是语密的作用。这是佛陀身、语、意的三密作用。


“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佛身如同虚空具含众像,能显现其境界,但是对于一切境界无所分别。


“又如虚空普遍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这代表佛身的作用,它不只是具有像虚空能“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的体性,而且也有如同虚空“普遍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的作用。


“身恒遍坐一切道场",毗卢遮那佛身遍满一切世界,又能够从遍满一切世界的身当中,示现遍坐一切道场。所以说佛以自身安坐于自身,以自身示现于自身,这是其不可思议相映相摄的情景。


我们再来看看相应到菩萨众当中的时候,佛显示出:“菩萨众中威光赫奕,如日轮出照明世界。”佛如日轮出,照明世界,与菩萨众相应;在菩萨众中是最殊胜的、最光明的,能够照明一切世界。这世界的本身即是其自身,其于世界中示现照明自身。


“三世所行,众福大海悉已清净”,佛安住于平等无障碍的华严法界海,又回落到三世;本来已经超越三世,又回落到三世,在三世中示现最殊胜的境界,所以是“众福大海悉已清净”。


“而恒示生诸佛国土。无边色相圆满光明,遍周法界等无差别。”在本来平等无差别当中,恒常示现出生于诸佛国土,而且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满光明。

经中又说:诸佛如来“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各现无量神通之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这是我们观察如来身不可思议的神变,在每一个毛孔都能容受一切世界无碍,而且现起无量神通,教化一切众生。


其实,这对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神通,但是,对诸佛而言,都是如实的实相。诸佛的每一毛孔,都在诸佛不可思议神通加持当中,诸佛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他们是现前,时时无间加持众生,加持我们到佛的境界。能如是体悟,就能“加持成佛”。


“身遍十方而无往来”,这是佛陀在空间上的境界。“智入诸相了法空寂”,这是指时间跟心量,如果以整个法界现起,其可说是心、意识和空间的复合体。心造作就形成意识,这意识就是时间体,意识互相交应,互相交融,互相产生差别的意像。从中间又抽出了空间,空间与空间的一个交互的交涉,产生了距离,产生了方位,产生了整个复合的宇宙像。


“身遍十方而无往来,智入诸相了法空寂”。这是说佛陀破除空间的障碍,破除时间、意识、心的障碍,而又能够在时间、空间中,无限延伸。


“三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睹”,神变是有作用的,相续的时间又有空间,所以时间、空间当中的所有作用,都在光明里面全部示现。这光明又是如海的映照力量,如幻如化又如实,这就是十方三世同时炳现。


“一切佛土不思议劫,所有庄严悉令显现。”我们应该能够安住在毗卢遮那如来的智慧境界海当中也就是华严世界海。

18佛菩萨种子字.jpg

在《俱舍论》有所谓的神变示导、记心示导、教诫示导等三种示导,这三种示导配上六通中的三通:神变示导相当于神足通,记心示导相当于他心通,教诫示导相当于漏尽通。其中并说:神变、记心是专为化导外道,使其归伏、信受;教诫则是使其发心修行。


在《大般若经》卷四六九也有记载菩萨的三种示导,即:

1.神变示导。菩萨悲悯地狱之苦,示现神通力,灭除汤火刀剑种种苦具,使一切众生借此神变,从地狱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2.记说示导。菩萨悯彼地狱之苦,记众生心之所念,而为说法,令诸众生,借此法力,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3.教诫示导。菩萨悯彼地狱之苦,发慈悲喜舍之心,说法教诫,令诸众生借此教诫,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


在《瑜伽师地论》、《大宝积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中也都有三种示导、三示现、三神足的说法。可见以神通来化导众生,是佛菩萨教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记载,如来有三种奇特之事,其中第一种就是广大难思的神变。这三种奇特之事分别是:

1.神通奇特:谓佛妙应群机,现大神变,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

2.慧心奇特:指佛的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成就一切种智。

3.摄受奇特:这是指佛善知众生诸根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令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


绝对真实的枸杞.png

⊙如来神变的核心

 

佛陀广大神通的背后,所象征的是悲心与智慧无上圆满。什么是佛呢?我们可以从如来的几种名号来观察何谓佛陀。


佛陀有十种名号,根据《大智度论》卷二及《大乘义章》卷二十则举出如来十一种名号,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应供,是如来具足大悲大智,应受人天之供养。


正遍知,是指如来能正确普遍了知一切之法。


明行足,是指佛陀具足天眼、宿命、漏尽三种智明,及身口的行业悉圆满具足。


善逝,是指佛陀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世间解,是指如来了知世间及出世间之道。无上士,是指如来在一切众生中,是最胜无上的。


调御丈夫,是指佛陀大慈大智,有时以软美语,时或悲切语、各种语言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使其安住涅槃。


天人师,是指如来能示导众生何者应做,何者不应做,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使其解脱烦恼。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的无上觉者。


世尊,这是指如来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



在如来的十种名号中,第四个名号“明行足”,就是指如来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而且身业、语业都圆满无缺。在佛陀的特德十八种不共法中,其中就有诸佛“身无失”、“口无失”、“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所以如来又被称为“明行足”。


如来特德的根本源自于大悲和大智。佛陀是伟大的觉者,一方面是自觉,另一方面是觉他。而这种圆满成就大智、大悲的过程,就是自觉觉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菩提心。


佛菩萨发起菩提心后,以大悲心为动力,并以智慧出生种种方便来拔除其他生命的苦痛,而后,依智悲行圆满智悲果,即菩提果,也就是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佛是自觉、觉他圆满,也是悲、智圆满。


佛是成就智慧和悲心圆满者,而菩萨则是朝向无上智慧和悲心圆满的实践者。小乘的圣者是智慧的圆成者,但是悲心并不圆满。小乘圣者的智慧和大乘圣者的智慧,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大乘菩萨的智慧里必须蕴含大悲,此悲、智交融蕴含是小乘圣者所不具足的。佛陀更是圆满成证大悲、大智,悲智交融,成就一切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智的分别就是这样来的,一切智是指声闻、缘觉的智慧,道种智是指菩萨所具足的智慧,一切种智是指佛所具足,涵盖了前二者。


而佛和菩萨有什么不同呢?佛是一切圆满者有时会因某些众生特别的需要而教化,这是缘起的不同所致。每个菩萨在行道的过程中,会因个人的特性不同而显现不同的教化。如:有的菩萨是依于悲,有些是依于智,有些则是依信愿来行。依于悲而行的菩萨,悲比智多一些;依于智而行者,智比悲深;有些则是两者平衡。这种种类型,再加上个人的环境,就构成了不同的菩萨行。那么,这些菩萨行,都还不能称为圆满的智悲者,只是有时为了特别彰显他所修行的德性,所以会产生所谓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行普贤菩萨等。


只有佛才有真正具足大慈大悲,菩萨则是智悲的实践者,是行菩提心者,是趋向智悲者,而这也是佛菩萨广大神变的根源。

香.png

⊙如来的种种智慧神力

 

在佛菩萨的神变中,有许多更圆满的神通能力,只有如来独具的,称为如来的十种神力。


佛陀具足十种智慧力,又称作十神力。这是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的力量,无能坏,无能胜,所以称为“力”。


1.处非处智力。处,是指道理。这是说如来于一切因缘果审实能知,如果众生作善业,即了知必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如果众生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因缘果报都能确实周遍了知。至于缘觉和阿罗汉等小乘圣者,就无法具足这种能力,因为他们只具足一切智,没有一切智智,一切智要有智悲做基础。要参与这样的缘生现象,需要完全恰当地了知;也就是当一个圣之时者,每一个地方恰当了知恰当实践,这是悲心在后面推动。其实,这十种智慧,背后都蕴藏了悲和智。

2.业异熟智力。又称“智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业报集智力”、“业力”。这是说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此力是了知善、恶业和果报的力量。


佛陀能审实了知一切因缘果报,也就是“做如是业,能结如是果”,这并不是很空泛的“做善业、得善果;做恶业、得恶果”。佛陀的智慧是如实地对每一个因缘都很恰当的了知,即我们种下这个因,在目前的因缘条件下,如果未来这些条件没有太大变化,就会变成预定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话,才会现起我们所预定的现象。否则如果未来的条件改变了,怎么生起原先的现象呢?



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这是说如来于一切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佛陀安全了知一切禅定、一切修行、一切力量,甚至动物的禅定,只是人间的语言不必记载这么多,佛是依循人间的缘起,以人间种种的因缘条件来解析,因为佛是以人身来证道、成佛,所以佛陀以他人身成证佛果所经历的身心变化来向众生讲道。


4.根上下智力。这是指如来对一切众生根性的殊胜下劣、得果报的大小皆能如实遍知。佛陀虽然了解众生根器等级的差别,但是他不会被这些差异所限制,或是心中不平等。


5.种种胜解智力。这是指如来对一切众生种种欲求、好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


6.种种界智力。这是说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指众生在世界的种种等别。这是佛为了教化的需要而展现的力量。


7.遍趣行智力。这是指如来在六道有烦恼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


8.宿命智力。又称作宿住随念智力,就是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如来对众生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从此处死亡投生于彼处,并且对姓名饮食、苦乐寿命,皆能如实遍知。


9.天眼力。又作“知天眼无碍智力”死生智力。这是说如来以天眼通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


10.漏尽智力。又作“智永断习气智力”,是指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远断除不出生,能如实遍知。



在以上的十种神力中,“宿命智力”、“天眼力”、“漏尽智力”,则是大菩萨、大阿罗汉的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所无法相比较的,只有佛陀独具的圆满神通力。


佛陀在世时,鼓励弟子修学神通度化众生,在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所发起的四十八愿中,其中就有六个愿是与神通有关的:

1.宿命智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宿命通,了知过去因缘。

2.天眼智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天眼通,能见十方无量之佛国而无有障碍。

3.天耳智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天耳通,能闻十方诸佛之法音而受持。

4.他心智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他心通,能遍知众生心念。

5.神境智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神足通,于一念顷即可至十方佛国。

6.无有我想愿,又作漏尽通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皆不起贪爱其身之想念。


诸佛如来是以无上菩提的智慧为体性,并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定及十八不共等法,这些不共之法,可以称之为如来的功德法身。佛陀所示现的不可思议神通境界,乃依其大智、大悲、大定及功德所成就,而这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也是以救度众生,让众生解脱自在,乃至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而运用的。


烟药供粉.png

菩萨的神通

 

在许多大乘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菩萨神变,场景甚至经常超越地球,横跨了好几个太阳系,甚至在过去、现在、未来中自在游戏。真让人赞叹不可思议!在《大智度论》卷九十四中说:“如鸟无翅不能飞翔,菩萨亦如是,无神通波罗蜜不能教化众生。”开宗明义点出菩萨修学神通的立场。


由于菩萨的亟欲度化众生,拔除痛苦,将众生安置于涅槃安乐的彼岸,缘于大悲心而精勤修学各种度化众生的方便。此外,菩萨不但了知空性的道理,更进一步能从空中生起如幻的广大方便作用,以般若波罗蜜为前导,所以能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菩萨的神通,依于般若波罗蜜而生起,称为“神通波罗蜜”,表示菩萨能以神通力度脱一切众生到涅槃的彼岸。所以,在《大智度论》卷四十中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神通波罗蜜。具足神通波罗蜜,增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菩萨的神通比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更加广大的原因。


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中,记载着大树紧那罗王菩萨,以琴声演奏,使声闻弟子中,素以苦行著称的大迦叶尊者,也忍不住翩翩起舞的故事。大树紧那罗王,是诸紧那罗王中最著名的一位。也是菩萨化现紧那罗王身来领导紧那罗。



有一次,大树紧那罗王带领广大眷属众来诣见佛陀时,示现了种种瑞相:首先是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上方虚空中有诸天子,不现其形,而鼓众伎乐。听闻如此乐音,雪山王、香山王中所有诸天,都加倍释出妙香,使这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了广大妙香。而香山王更雨下众多妙花,皆流趣向佛,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余诸树木也都雨下花朵缤纷。


而在上空中,有一个宝盖,覆盖一万由旬,这个大宝盖,垂饰珍珠,以铃网贯穿庄严,而诸铃网中,也发出柔软悦意的音乐,演大妙音,使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遍闻。


随后,大树紧那罗王与无量紧那罗众、乾闼婆众、天众,摩睺罗伽众,从香山来诣佛所,并在佛前弹奏琉璃琴。这美妙的琴音普皆闻三千大千世界,加上美妙的歌声,使欲界等一切天上的音乐都隐蔽不现。


当时,欲界所有的天人,听到大树紧那罗王的音乐,都放下正在演奏的音乐,来到佛所。


当大树紧那罗王鼓琴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丛林诸山,如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黑山,及众叶草、树木、丛林悉皆从地上涌出又没人,就好像人喝得烂醉一般,前却颠倒,身体不能自持。


当时,佛陀前面的大众,除了不退转菩萨之外,其余一切诸天众等,听闻如此琴声及诸乐音,都情不自禁,从座位上翩然起舞,而平时具足威仪,寂静的声闻大众,听闻琴乐音,也各从座起,快乐地随着乐音起舞,就像小孩子玩得兴高采烈,无法自制,尤其是向来庄持戒律,不苟言笑的大迦叶尊者,也加入跳舞的行列,更使大众惊讶不已。


大迦叶叹了一口气说:“这就好比旋风大风吹动一切树木、叶草、丛林,那些树木无法抵挡强风,但并非是其本心之所快乐,只是忍不住,不能自持。现今这位大树紧那罗王鼓作琴乐,妙歌和顺,诸箫笛音鼓动我的心,就如同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


在旁有一位天冠菩萨,就告诫大迦叶尊者,应当发起无上正真菩提道心,如果能如此,那么听闻音声就不会动摇惊扬。大树紧那罗王更合琴说妙偈,回答天冠菩萨所问,说一切音声自虚空生,更说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无生法忍等甚深法义。

去三毒金字塔.jpg

⊙菩萨的神通波罗蜜

 

神通波罗蜜是菩萨度化众生至彼岸的善巧方便,与般若波罗蜜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菩萨安住在一切法空的般若波罗蜜中,却能生起神通波罗蜜呢?


在《大智度论》卷九十四中,以解悟空性而著称的须菩提尊者请问如来:“为什么菩萨安住在一切法空的般若波罗蜜时,却能生起神通波罗蜜,到十方如同恒河沙等数量那么多的国土,供养现在诸佛,听闻如来说法呢?”


佛陀回答:“这是因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察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皆空,国土中诸佛也是性空的,只是假名存在,所以其所现的身,名字皆是性空。“如果只是自身空,而以为诸佛国土为实有不空,那么这样空是有偏颇的,然而空却不是如此,是不偏的。因此可知,一切法相空,所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用方便力生神通波罗蜜,而且能安住神通波罗蜜中,起天眼、天耳、如意、知他心智、宿命智,了知众生生死。”


由于菩萨一心行般若波罗蜜的缘故,能发起神通波罗蜜。如《大智度论》卷四十引经中所说:“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修神通波罗蜜,以是神通波罗蜜受种种如意事,能动大地,变一身为无数身,无数身还是一身,隐显自在,山壁树木皆过无碍如行空中,履水如地,凌虚如鸟,出没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炎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难当而能摩扪,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


这是说菩萨于修持般若波罗蜜时,同时修持神通波罗蜜,而能产生种种大神通,例如:能撼动大地,能变一身为无数身,使无数身还为一身,能隐身自在,从山壁、树木,穿过无有障碍,宛如行于虚空中,踏在水中如同平地一般,能出入地上如出入水中,身上出生火焰,宛如大燃烧,身中出水如同雪山水流,即使日月也能触摸无碍。但是,其中有一个根本要点,就是菩萨体悟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由此不生执著。由于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所以菩萨除了因为菩提心之外,不会生起“我得如意神通的心”,同样的,菩萨以天耳清净,能闻天上及人间之声,但却不执著,同样的,对他心通智也是如此。


即使菩萨具有如此广大的神通境界,却是不可执著的。《大智度论》卷九十四中说:“若菩萨远离神通波罗蜜,不能得饶益众生,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神通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用是天眼自见诸善法,教他人令得诸善法,于善法亦不着,诸善法自性空故空无所着,若着则受味,是空中无有味。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生如是天眼,用是眼观一切法空,见是法空不取相不作业,亦为人说是法,亦不得众生相,不得众生名,如是菩萨摩诃萨用无所得法故,起神通波罗蜜。”


经中说神通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意思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远离神通波罗蜜,就无法饶益众生。为什么呢?菩萨以天眼通自身能见一切善法,也教他人得证善法,但是对善法也不执著。因为一切善、恶之法自性空的缘故,无所执著。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生起天眼,观一切法空,由于见到法空的相,而了知无有说法者、也无有听法的众生。菩萨就是以无所得法,而能生起神通的波罗蜜,正如同《心经》中所说:“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雨宝华丸.jpg

⊙菩萨的神通自在

 

菩萨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呢?


《华严经》卷三十八中,举出菩萨有十种神通:“所谓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出生无碍天耳方便智通、出生知一切众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出生无碍天眼观察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示现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一身示现不可思议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于一念中往诣不可说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议庄严具庄严一切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说不可说化身示现众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说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议示现众生方便智通。


在这十种神通之中,更进一步显现了菩萨神通的主旨,也就是每一种神通皆是作为度众的“方便智通”。


而《华严经疏》卷六也记载菩萨的两种自在:

1.观境自在,是指菩萨以正确的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的圆融自在。

2.作用自在,是指菩萨能以正确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体起用,自在现身说法,化导众生。


此外,八地以上的菩萨,则有四种自在,根据《辩中边论》卷上、《大乘庄严经论》卷五记载,这四种自在分别是:

1.无分别自在,是指舍弃一切功用之行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分别的心想而得自在。

2.刹土自在,又作净土自在,是指菩萨能自由投生于各种国土,并使诸佛国土清净。

3.智自在,是指九地善慧菩萨得无碍智,于说法教化时任运自在。

4.业自在,是指第十法云地的菩萨无烦恼业缚,更无障碍。


而《自在王菩萨经》卷上也有四种自在:

1.戒自在,是指修行具足戒而诸戒具足,所愿皆圆满成就。

2.神通自在,是指具足天眼通、天耳通等五通而所欲求无碍。

3.智自在,指具足阴智、性智等五智而无滞自在。

4.慧自在,指修得义无碍智、法无碍智等四无碍智,能通晓诸法,诠释经典的章句。


据《大宝积经》卷六十八《遍净天授记品》记载,菩萨有四种自在:

1.寿命自在,谓菩萨虽已成就法身的慧命,无有生、死、早夭、长寿等相,但是为了度脱有情,遂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而无有里碍。

2.生自在,菩萨为了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在人间、天上、畜生等六道,饶益一切有情,而去、住无碍。

3.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通,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所作一切利他事业皆能胜任无碍。

4.觉观自在,菩萨化导有情,虽然有思维,但是对远离散乱,随愿度脱而且平等无碍。


在《四十华严经》卷二十六《十地品》中记载菩萨有十种自在:

1.命自在,又作寿命自在、寿自在。指菩萨在长劫中住持寿命,化益众生无穷。

2.心自在,指菩萨能出生阿僧祇三昧而入于深智。

3.财自在,又作资具自在、众聚自在、庄严自在、物自在。是指菩萨以广大庄严具来庄严一切国土。

4.业自在,指菩萨于诸行业得大自在,而随时受报。

5.生自在,又称作受生自在,谓菩萨自在受生于一切国土。

6.愿自在,指菩萨随其所愿,于随时随处成就菩提。

7.信解自在,又作解脱自在、信自在、胜解自在。是指菩萨于一切世界皆能见诸佛充满。

8.如意自在,又作神力自在、神变自在,指菩萨能示现一切大神变。

9.智自在,指菩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之十力无所畏。

10.法自在,指菩萨示现无量无边的法门。而菩萨行六波罗蜜可以成就十种自在,即行法施、无畏施、财施,可以成就圆满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持戒行能成满业自在、生自在;精进行能成满愿自在;忍辱、安受、通达等三行能成满信解自在;静虑行能成满如意自在;般若行能成满智自在、法自在。


这十种自在在《华严经·离世间品》中,列举为众生自在、刹自在、法自在、身自在、愿自在、境界自在、智自在、通自在、神力自在、力自在等十种自在,各自在中又分十种自在,而变成百种自在。


在《华严经》中说,菩萨有十种力自在:

1.众生力自在:不舍众生教化调伏故。

2.佛刹力自在:以不可说庄严具庄严显现诸佛刹故。

3.法力自在:令一切身入无身故。

4.劫力自在:不断一切菩萨行故。

5.佛力自在:觉悟生死长寝众生故。

6.行力自在:摄取一切菩萨行故。

7.如来力自在;度脱一切众生故。

8.无师智力自在:自然觉悟一切法做。

9.一切智力自在:一切智入智觉悟故。

10.大悲力自在:不舍一切众生故。


经中并说,如果菩萨摩诃萨成就这十种自在者,欲成就无上菩提或是不成无上菩提,皆能自在随意,或是虽成菩提却不断菩萨诸行。这是因为菩萨摩诃萨能出生一切大愿的缘,能善巧方便示现无量自在法门。


在《华严经》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通自在(经文中实际只列九种):

1.一切世界示现身一境界通自在。

2.于一如来大众中坐听受正法,悉能闻持一切诸佛大众会法通自在。

3.于一众生一念境界成不可说无上菩提,一切众生无不知者通自在。

4.出一妙音皆能充遍一切世界,出生一切音声个个别异,一切众生无不开解通自在。

5.于一念中示现尽过去际劫,一切众生诸业果无不知者通自在。

6.令一切世界皆悉庄严通自在。

7.观察三世平等通自在。

8.出生一切诸佛菩提及众生愿,放大法光明通自在,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帝释、梵王及一切声闻、缘觉、诸菩萨等悉恭敬尊重。

9.善能护持诸如来力一切善根通自在。


同卷中又说,菩萨有十种神力自在:

1.以不可说世界入一微尘神力自在。

2.于一微尘中显现一切法界等一切佛刹神力自在。

3.于一毛孔皆悉容受一切大海,能持游行一切世界,不令众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

4,以一切世界内己身中,悉能显现一切众事神力自在。

5.以一毛系于不可思议的金刚围山,悉持游行一切世界,却不会使众生生恐怖心神力自在。

6.不可说劫示现一劫,一劫示现不可说诸成败劫,却不会使其生起恐怖心的神力自在。

7.于一切世界示现水、火、风、灾成败,却不会使众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

8.一切世界水火风灾坏时,悉能住持一切众生资生之具神力自在。

9.以不可思议世界置于掌中,达掷他方过不可说世界。但是不令众生有恐怖心的神力自在。

10.使一切众生了解一切佛刹,犹如虚空神力自在。


这种种的自在,都显现出菩萨具足广大神力,在各种境界中都能自在无碍,代表菩萨具足的广大力量。


菩萨的广大神通主要是体悟法界现空如幻的实相,而如幻三昧为中心现起,或再行增上修习而成。菩萨以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边众生为核心,因此,以智慧为体性现起无边的神通力量,来庄严诸广大神通是以智慧与悲心为重心,并运用了各种三昧境界而成,慈悲、智慧与三昧禅定的互融圆满,方能显示菩萨无边的神通妙用。


2022.8.19 修行微信1

微信号:t1076973303 

昵   称:冲拳达人十方

或者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图片加好友。

( 注明:阿弥陀佛  否则不予通过好友申请 

百字明心咒+补阙真言.jpg

本博客中所有关于法界信息内容,
仅仅代表一些师兄的体会感受,
不作圣解,仅供参考,
莫要执着计较。
依法不依人,应以经典为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验证码